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?

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

成语拼音: kuài zhì rén kǒu
读音正音: 脍,不能读作“huì”;炙,不能读作“jiǔ”。
成语易错: 脍,不能写作“烩”;炙,不能写作“灸”。
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成语辨析: 脍炙人口和“喜闻乐见”;都有(文艺作品)被人喜爱;受到人们称赞的意思。不同在于脍炙人口含义广;除了含有人们普遍传诵意思外;还可指受人喜爱的肉菜;“喜闻乐见”只表示“受人喜爱”;语义比脍炙人口窄。
成语典故: 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孟子.尽心下》,曾哲嗜羊枣,而曾子不忍食羊枣。公孙丑问曰:“脍炙与羊枣孰美?”孟子曰:“脍炙哉!”公孙丑曰:“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?”曰:“脍炙所同也,羊枣所独也。讳名不讳姓,姓所同也,名所独也。” 春秋时,有父子两人,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。父亲曾哲爱吃羊枣(一种野生果子,俗名叫牛奶柿);儿子曾参是个孝子,父亲死后,竟不忍心吃羊枣。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。到了战国时,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,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。公孙丑问:“老师,脍炙和羊枣,哪一样好吃?” “当然是脍炙好吃,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!”公孙丑又问:“既然脍炙好吃,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?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,只戒吃羊枣呢?”孟子回答说:“烩炙,是大家都爱吃的;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烩炙,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。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。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,不忌讳称姓一样,姓有相同的,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。”孟子的一席话,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。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。
英语翻译: appealing to the masses; universally appreciated (idiom)
反义词: 平淡无味
近义词: 交口称誉、喜闻乐见、爱不释手
成语解释: 脍:切细的肉;炙:烤熟的肉。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。指美味人人爱吃。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。
成语出处: 五代·王定宝《唐摭言》卷十:“如‘水声常在耳,山色不离门’,又‘扫地树留影,拂床琴有声’……皆脍炙人口。”
成语例子: 一部脍炙人口的《国风》与《小雅》,也是“三百篇”的最精采部分,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。 ◎闻一多《歌与诗》
百度百科: 脍炙人口,意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。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。出自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载应不捷声价日振》:“ 李涛 , 长沙人也,篇咏甚著,如‘水声长在耳,山色不离门’……皆脍炙人口。” 宋周煇《清波杂志》卷八:“ 贺方回 、 柳耆卿 为文甚多,皆不传於世,独以乐章脍炙人口。”

脍炙人口的造句

脍炙人口

1、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,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,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炙人口的送别诗。

2、跟各地的水芹和旱芹不同,它的茎基部粗壮、质脆嫩、水分多,是冬春之际餐桌上脍炙人口的时鲜菜,价格最高时能卖10多块钱1斤。

3、真正的经典,往往能传诵不绝,脍炙人口

4、这个绝妙的问答,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,因此虽经一千多年,至今仍然脍炙人口

5、《老残游记》中,刘鹗就对大明湖畔“明湖居”曲艺演出情景进行了生动描述,脍炙人口

6、面对林伯欣的攻势,邵逸夫率领无线众将士展开“欢乐今宵救亡运动”与“剧集救亡运动”,制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节目和剧集,再次将亚视打回原形。

7、为了响应美食节“传统与创新”的号召,不少脍炙人口的食肆已经开始悄然创新,其中以泮溪酒家开辟“水上饮茶”线路最有特色。

8、我要好好学习写作文,好让我的作品也像李白、杜甫的诗那样脍炙人口

9、李白的诗写得太好了,哪一首不是脍炙人口,哪一首不是流传百世……唉,我看我只有佩服他的分了!

10、一些脍炙人口的佳篇甚至达到近于荒诞的地步。

11、其中如伍子胥过昭关、专诸刺王僚、要离刺庆忌、申包胥复楚、卧薪尝胆,都是家喻户晓、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。

12、桌上摆满了脍炙人口的佳肴,令人垂涎欲滴。

13、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的《宇宙牌香烟》脍炙人口,是因为用艺术夸张把吹牛者讽刺得淋漓尽致,入木三分。

14、这两则故事尚且成为佳谈,脍炙人口,岂有先生孔丘位下于两位之理乎?

15、他秒笔生花,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抒情诗。

16、音乐会上,既有雅俗共赏的流行音乐,又有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。

17、后来随着历史上脍炙人口的红头船等经济文化传播,潮汕方言曲艺在东南亚一带开枝散叶,香飘四海,成为当地潮汕族群的重要精神食粮。

18、清真风味挂炉烤鸭和燕翅席等脍炙人口,河鲜海味独树一帜,鸿宾楼“全羊席”入选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。

THE END